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把酒问山河 > 说一说中国古代的科举

说一说中国古代的科举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本文的主角叶清歌,如大家所见,本是一书香传家的年少书生,因为科举中的黑暗,而最终没能考取功名。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心爱女子,沦为他人笑柄,自暴自弃,浑噩度日。

那么历史上的科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?科举又是怎么来的?科举为中华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起到了什么样子的作用,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?我闲来无事,发一家之言,和大家谈谈。

众所周知,科举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在全国选拔人才所设立的一项考核制度。而正真的科举最早正是始于,被后来历史所抨击的隋炀帝时代。而早在隋炀帝之前,**封建王朝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。

在秦代的时候叫做考察制度,这套考察制度,第一:要有一定家资,穷人是无当官吏资格的,如韩信“始为布衣时,贫无行,”所以“不得推择为吏”;第二:要会书写、懂法律;第三:年龄须当“壮年”以上,至少要17岁才有担任官吏的资格。至于其它条件如立有军功等等,也是取得官吏职位的资格,但并不是绝对的。

秦代这套考察制度在今人看来无疑是不公平的,按照秦的这套办法,穷人基本上没有进入国家**层的可能。穷人既无家资又很难识字,象韩信、樊哙、周勃这样的人才如果没有后来的楚汉战争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官吏的。但和按血统选拨官吏的世卿世禄制相比,无疑是进步多了。

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就很是可笑。刘邦独尊儒术,而儒术之中最重孝义,谁知汉代的举贤任能也大多看这。最初时,还不见其劣。但到后来人人为了当官,尽皆比起孝来。家中父母死后,一守孝便是三年。如此家家有先人死去都要在家中守孝,几年不出外寻求营生,导致国家大量丧失劳动力。(本书中,后面的章节就会写道,古人守孝时的情节。不管是在汉代还是在其他朝代,守孝都是**古代人非常重视的礼仪。)

不仅如此,汉代凡是想当官的人,都比起陪葬品来,要是家中老人死去,必定风光大葬,陪葬品越是贵重丰富,越显其仁孝,自然就越可能被推举当官。如此这样,汉代大量的财物都被埋于土下,流失在“阴朝地府。”从《陈情表》中所述和现在出土的大量汉代古墓这些,都可以看出。

但他比秦**察制度的优越性在于,这个举孝廉制度让全国上下所有的人都有了做官的机会。朝廷不再是名门世族的专享。

科考真正的诞生是在隋朝,由隋文帝新起,隋炀帝正式制定。虽说是八股取士,但放在当时的朝代背景,国家制度上来讲,无疑是最公平公正的一种选才制度。科举不分地域,不分人的品级高低,也不分血脉传统,只要是有文采者皆取之。(当然除了叛党后人,或则是前朝后人等......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被砍头了,真剩下的又有谁敢去考?传说宋代大词家柳三变是南唐后人,终身不得科考,才沦为填词为生,但无从考证也不知真假。)

------------------

科考分为四级,从低到高分别为,童试、省试(乡试)、会试、殿试。

童试就在本地乡里,举行的童生考试,考中者可为秀才。

乡试,又称省试,童试通过的人才可以有资格去参加。考中后叫做举人。第一名为解元。(叶清歌这渣渣就没考上--!!)

会试,就是各地解元们到京城的贡院参加的更高一层选拔啦,第一名者为会员,中举者为贡士。

殿试,顾名思义,就是大殿之上的考试,由皇帝亲自监考。第三者探花(小李飞刀,李寻欢家三代都是探花。都是小三00)第二者,榜眼。第一名你懂的,其他都为进士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欲再说说唐伯虎为何才高八斗却屡屡不中;李林甫如何瞒天过海将所有考子都统统搞得落地不中,柳永如何不意科举,填词为生的有趣故事,一一说与大家听的。可惜字数有限,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书评留言,我便将这历史添油加醋杜撰一番,讲给大家,只当笑谈。

喜欢把酒问山河请大家收藏:(www.4txs.com)把酒问山河四桃小说更新速度最快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北宋大法官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诸天大明联盟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混在洪武当咸鱼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干宋
返回顶部